週六的大阪,天氣晴。一直到這天都是好天氣真讓人感恩。
這兩天我打算都待在大阪,雖然是兩個整天,但以我的速度與閒逛的本事,想是看不了幾個地方的,本來想買地鐵850日元的地鐵巴士一日券,但看看地圖其實住的地方到大阪城,大約兩站的距離,但沒有地鐵直達,不如用走的吧!於是我走到天神橋,再沿天滿橋公園過天滿橋,在這段路上覺得走路的這個決定真是神來一筆,讓我欣賞到美麗的河川景致,也沿著河川走了一段,以河出名的大阪,將河道與兩岸整治的非常舒適,看著沿岸的櫻花樹,可以想見開花時的燦爛。
↓河岸的風景是意外的收穫。紅葉的地方是天滿橋公園,據說是賞櫻名地。
陽光未照到的地方,仍有寒意,加快腳步暖著身子,不自覺的就走到了大阪城墎外,從google MAP上看大阪,會發現大阪城非常顯眼,在整片密密麻麻的建築裡,這塊綠地大而特別,其中有1250株梅、450顆櫻。而越接近大阪城,就會發現自己開始置身於綠地之中,而因為距離的接近,遠處可以眺望到的天守閣,反而被遮住了。
直到我沿著護城河走到櫻門,天守閣才在門內金光閃閃著。我跟著人群走進去,印入眼簾的是整座大阪城最大的石塊,城內有11塊巨石,每塊都有名稱,櫻門內的這塊稱做蛸石,有59.43平方公尺,平均的厚度有90公分,我特別等有人接近當比例尺時拍下照片,才能感受到它的巨大。
繼續前行抵達了內院,抬頭就可以見到天守閣。但眼前這座天守閣,不是豐臣秀吉所建,也不是德川家族所遺留,而是一座鋼筋水泥的近代建築,上面仍鑲著菊、磐著虎、躍著魚,想知道從豐臣家族以來的故事,就買門票進入這一共八層的建築吧!
搭電梯往上,先到展望台看看四周,這主城池外,包圍著一層層不規則的護城渠道,周遭樹林密布。
接著一層層往下,有動畫、影片等介紹大阪城的來龍去脈與秘密。雖都是以日文說明,但從影像中也可以理解,原來豐臣家的大阪城竟被埋在地底下數百年。由於室內很多地方都禁止攝影,所以,就….
大阪,在古時稱之為大坂,明治維新時期擔心坂,為「土」、「反」所組合,有武士造反的含意,才改為阪。而最初稱之為大坂是因為上町臺地一帶,是個高起的坡,坂即為坡,因此,這裡不但是大阪的中心,更是大阪地名的由來。在這高處,1580年原本是大坂本願寺所在,在織田信長統一天下時,付之一炬,似乎也註定大阪城與火的緣分。
1583年豐臣秀吉在此修築大阪城,以6萬名工人,耗時1.5年興建,在1585年完成第一代天守閣。當1615年夏之陣後,豐臣的大阪城與天守閣被燒了,接著被埋了。接著掌勢的德川家,把當時豐臣家的基地全部埋在地下,第一代天守閣原本在東南角,但德川所興建的新天守閣在東北角,連位置都不同了。但天守閣命運多舛,1665年遭雷擊毀、1931年重建後,又因二次大戰受到損壞。直到1948年重新修復成今日面貌。
我到大阪城後的感想是,別只看看天守閣就離開,其實周遭的綠地與起伏的景致,更吸引人。繞著城走一圈,站在高高的城牆上向外眺望,累了就坐下休息,看看庭園景緻;逛上一圈才算來過大阪城。主城的廣場上有賣章魚燒等各種小吃,買一份坐在陽光下享用,感覺也融入了大阪人的生活中呢。
↓廣場上有許多小吃可嘗試。
角落還有一處水塘造景,讓我不禁佩服日本人,竟然將天守閣借入景觀中,很有意思。
裡面轉了一圈後,由從櫻門離開後,仍然在樹林中行走,往谷町四丁目車站的方向走,沿路又回頭看著不同角度的大阪城。很想多待些時間,但天色居然越來越暗,我得趕緊趕往下一個地點。
看到你的大版遊記,不禁想起年輕時的第一次自助旅在大版所住的YH中心就在開滿櫻花的山裡,真是令人懷念啊!
十年前,回國前最後的旅遊就選在京都和大阪。
那一年去大阪城的時候,大概是三月中下旬吧,不太記得看到的是櫻花或梅花,也是開得很漂亮喔!!!趁著年末大掃除,我要把照片翻出來,跟妳拍的照片做對照,研究一下十年前後,大阪城有沒有什麼變化?
看來這篇~引來許多人的回憶呀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