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st Updated on 2007-03-21 by Annie K.
每次使用提款機時,就想寫些在上海遇到與使用介面有關的經驗。
先講講圖中這台電風扇開關好了!

它的『開』、『關』按鍵是用來控制風的方向轉盤。
底下的定時旋鈕則有個常通的選項,如果放在常通,按理說應該電風扇應該要開啟的。但是,仍然不轉,原來主要的開關與風速做結合。如果風速為0,那就為關閉狀態。
原來,跟台灣的電扇不同,它沒有我們所謂的『開關』。因此,我的思考必須先將開電扇與風速不等於0這兩件事情結合在一起。之後才可以想開電扇時,很習慣的去轉風速旋鈕。
再來看這個像電扇的暖風器,我在台灣是沒用過這種東西,因此不知道台灣的介面是怎樣。

但我以常理推斷,至少大小與開關要分開呀,就算不分開,中間也不該插一個『關』。因為我每次從高熱搖頭切換到高熱或低熱時,就必須經過關。我的常識是告訴我這樣一直接電斷電,對於電器品是有損耗的。
此外,我每次旋轉經過『關』後,都會很害怕,擔心會短路之類的。也許是我的心理作用,但是這幾百瓦的電,突然一關一開真的沒關係嗎?
接著再看看這電視遙控器,在台灣的電視遙控器是可以直接按兩位數字的,只有要按三位數時,要先按一個100的鍵即可,也只要按一下。

但是,這隻遙控器要按下兩位數的選台時,需要按這個(-/–)的鍵兩下,然後螢幕上出現–,才可以按數字鍵。如果要按三位數時,則要先按三次(-/–)的鍵,讓螢幕上出現—,很不方便。
回來談談提款機吧!
在台灣的提款機,領錢時一定會先退卡片,再退錢。為什麼? 我曾經思考過,因為人們通常不會忘記拿錢,但是會忘記取卡。所以,先退卡,取出卡後,再吐錢。這樣可以減少使用者忘記拿走卡片的機會。
但是這邊的提款機並沒有這樣的機制,大多都先吐錢。我曾經有問過這邊的朋友,果然有人曾經忘記取走卡片,因為,匆匆忙忙的拿了錢就離開了,還好下一個人叫回了她,因為卡片不但未退出,還在可以繼續操作的狀態呢!
這就是使用者流程設計上的細緻度的區別。
既然提到卡片,則要再說一個案例。公司所在的辦公樓,最近在大門口設置的停車柵欄,就像我們去超市或者無人停車場那種的柵欄,通常我們取卡後,柵欄就會打開,車就可以開進去。
但是這邊的設置,是取卡、還要感應後才會打開。因為經過這個柵欄的車輛大多是只來一次的出租車,多半沒有經驗,因此,這個柵欄已經不是停車柵欄了,卻像是出租車司機智商大考驗的機關,我常常看見出租車司機下車研究,看來要進此園區可是不簡單的喔!
這些種種差異,不知道是習慣造成的?還是為了省成本造成的?或許你知道理由,可以解答給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