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本出版了多年(2016)的書,最近在圖書館看見,一翻之下,立刻心有戚戚,開啟「打勾模式」,看看自己有做到多少,倒不是要看自己是否菁英,而是想知道過去歲月所為,是否也曾有些誤打誤撞之行為,才造就現在好以及不好的模樣。
打勾模式
近年來這類成長或管理書籍,由於年齡與經歷之故,其實並不是要獲得成長或獲取方法,而多為檢視自己的作法,與書上所言是否有差別,若有,就找出原因,然後思考之。所以,我稱之為打勾模式。
在我目前接觸的領域,職場上真的少見有主管能引領年經人正確的邁向未來生涯,或許我周遭多為新創,主管都是少年有成,本身就沒有豐富的職場與人生經驗,又何以指引,但當企業茁壯,就無法避免管理這件事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才。因此,也看見不少落入困境的組織。
其實不止新創產業,傳產中也有許多斷層,以我自己來說,剛進社會時就曾經深受前輩或學長姐的提攜,他們告知許多眉角,甚至手把手的教,但現在幾乎看不到。從中間主管無法承上啟下看起,就知道斷層有多大,社會新鮮人也得自己摸索、衝撞,也有可能誤入歧途,這類在我的朋友間會稱之為「長歪了」。
自己年輕時,是水裡火裡歷練來的,固執地堅守一些旁人覺得笨的原則,但現在看來雖然過程辛苦,但所收穫的最後都是自己的寶藏,這也是知識工作者的優勢,不但做中學,學的技能都在身上,即使轉了職場、換了公司,也不需要害怕。
培養自己是一件永遠不會虧本的事情,從品德到專業都要不斷淬煉,而成為菁英是自己的目標,而不是為了別人的眼光,或許有這樣的底氣,外在就能自信而從容。而每個人對於菁英的定義也可以不同,像我就只希望有能力做一些有用的事情,或許在職場、或許對社會⋯⋯曖曖內含光即可。
從大陸回來後,接案生活近十年,後來又進入職場,其實有一部分是為了想傳承,其中的故事熟悉我的朋友自然得知。因為緣分,剛好都遇見剛畢業的年輕人,才有機會在他們進社會之際,做個引路人。那幾年的辛苦,不在工作,而在帶人,需要有魅力、有方法,還要扮黑臉,鬆緊拿捏的幕後,其實有不少思考與掙扎,但其中最難的還是以身作則。現在想想都還後怕,深恐沒有掌握好,誤人子弟。而且相處時間並不長,很多都來不及。
當我看到這本書,相見恨晚,若是之前有機會閱讀,或許就可以與大家一起開個讀書會來討論應用,也或許我也可以將所經驗的事情,有系統的整理出來,更有效率的分享。
書封介紹文案
菁英並非與生俱來,而是可由後天化育而成。
想要出人頭地,從現在開始以自我領導力,強化個人智識,鍛鍊所需的職場素養:
●專業力:不只是技能熟練的專家,更是具備綜合素質的專業人
●溝通能力:克服「認知差異」,精準傳達與接收訊息,提昇職場效能
●心緒智能:參透人與事交互運作、心緒相互影響的本質,平穩本心
●專業形象:完善個人形象,成功塑造他人對己的印象,妥善扮演職場角色
●人文素養:集思想、情感、素質與學養於一身,風範氣質渾然天成
這本書與現在年輕人主流的價值或許不符,市場上吃香的總是很多快速方法,讓人短時間、第一次、立刻就⋯⋯印象深刻、立刻有效、馬上上手,但多半是所謂「術」,而且成功者我看多半是因為個人特質,而非懂方法就能成功。
但「道」卻是要慢慢累積,從知識、從實作、從挫敗、從檢討,漸漸內化成氣質、形成自信、鍛煉成精,自然而然讓人尊重與信任。
我覺得菁英力這本書,就是以作者自身的遭遇故事去分享如何「得道」,或許現在年輕人會覺得老派,但還是非常適合想要從自己做起的人。打造好自己,隨時有機會都才能把握,也才能發光。
若覺得職場未來茫茫,無人指點,或許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。
《菁英力:職場素養進階課》
作者: 陳嫦芬
出版社:商周出版
出版日期:2016/01/28
關於書籍內容、摘要等可見本書詳細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