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social network?這陣子有不少機會被朋友問到這個問題;也看見到很多網站朝著這個熱潮去做。
有人說『做個BSP就是有social network呀!』
有人說『建立一個交友網站,利用六個人的小世界理論,牽一堆人進來就是Social network!』
有人說『 ……….. 』
這些答案對,也不對。
對。是所有的網站經營上,應該都有用到這個原理,只是多少的程度問題以及有意與無意的問題,所以,當說某個網站裡面有Social Network的元素,都可以算對。
不對。是因為Social network並不是那樣簡單與單純的事情,它有時不是有意產生的,也不是想創造就擁有,甚或,它是一個機緣,一個新的服務,就自然產生了社會性。
在我個人的想法中,認為Social Network早已存在於網路中!只是最近才因為網路現象不斷產生而受到注目。有興趣的人開始發現各種存在形式,歸納稱之為Social network,所以Social network是被發現的,不是被發明的。
維他命C
如果要問Social network是什麼?我會想先舉一個例子來比喻。
像是維他命C,它存在於柑橘、草莓、奇異果等各種水果中,起初大家吃水果時也不會多想裡面有多少維他命C。當發現維他命C有抗氧化等等功能時,大家為了養顏美容,就開始重視維他命C的存在。
Social network就像維他命C一樣,原本就存在。當很多現象被歸納呈現出Social network後,發現可以創造黏性、互動和帶動各種社會性行為時,它就被大家所重視。
再回到維他命C。
為了攝取更多更有效的維他命C,市面上開始有維他命C含錠、水溶液,讓無法吃水果的人藉著濃縮產品來攝取。又為了攝取更有效率,出現了左旋C這樣結構的產品。
這不就像是現在很多起而效尤的各類SN網站嗎?
但是要記得,雖然維他命C吃起來酸酸的,但是並不是所有會酸酸的東西,都含有維他命C呀!
Social network也是如此。我們發掘了它的特色,將其精鍊出元素,更精準的運用在各個網站上,才能達成效果。而不是任何使用這種概念的網站都可以達到這種效果,這是在運用上要特別注意之處。
還有維他命ABDE…..
而我覺得,真正用心於網路,該是再去開發符合需求的各類服務,這樣才能從其中挖到更多類似SN的寶貝。
寫到這兒,應該還是沒解釋何為Social network,但是這其實並不是一篇解釋何謂Social network的文章,只是在一個夜晚,突然覺得維他命C跟SN好像有些共同的命運。
但是別忘了,人體還需要其他種類的維他命。
附註:
其實,去年有研究過相關的網站,找出共同的精神,跟同事們分享過SN的種種,雖然已經是很久以前的簡報,還是貼上來做個分享吧!
Social network字面上是社交網絡,可以說是從實體延伸到網路上的社交網絡,也可以說是人際關係,這是從人與人本來就認識的方向去看。但也可以從因為某件事情、某個主題,建立了產生於虛擬網路上的社交網絡。這結合與串聯的力量,讓網路業者為之驚艷,也因此出現很多歸類於WEB2.0的服務出現。
簡報檔中多為規納之重點,並沒有詳細的解釋,不過其中提到的網站,都是滿經典的網站,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逛逛。
《點小圖可看大圖》
阿妮的解釋真是精闢呀!
沒錯,SNS就像維他命C,各種水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。
有一天有人突然發現了維他命C的好處,就猛吞維他命C錠,卻不去吃水果了…
其實不只維他命C,還有維他命ABDE呀~
為了SNS而做SNS的網站是沒有意義的,人們用『六度理論』建立了人際關係,然後呢?
最重要的不是SNS,而是當人際關係建立後我們如何善用去達到人與人之間的虛擬互動,像拍賣、交友…等等。
謝謝阿妮的分享,受益良多!
嗯嗯…沒錯
光嗑維他命C是不夠的
很棒的比喻喔!
不是為了SNS而SNS
阿妮的解釋真是精闢呀!沒錯,SNS就像維他命C,各種水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。有一天有人突然發現了維他命C的好處,就猛吞維他命C錠,卻不去吃水果了…其實不只維他命C,還有維他命ABDE呀~…
媽呀!~~~
阿妮牌神奇維他命C,這麼好的東西那裡有賣啊?
解釋很好的說!
就我的理解~social network的理論與six degree of separation的理論當初被發展出來的背景是不一樣的,後者我就不多說了,市面上有兩本書有論及,一本是阿妮奇文中有提到的六個人的小世界,另外一本是”連結”,前者比較深一點,後者比較屬於科普的書,提出種種自然現象的可能網絡,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翻翻後者,再去翻翻前者。
那社會網絡呢?社會網絡當初被提問是有趣的,一般談論的學者大多會從Granovetter1973年談The Strength of Weak Tie這篇文章開始(因為他最早提出測量你我之間關係的測量方法),這篇文章怎麼提問呢?主要從我們找工作的行為開始,那篇文章提到,過去在解釋勞動力市場媒合的問題主要是在於資訊不對稱,也就是學術用語中的工作搜尋理論,所以注意網絡這邊所要傳遞的是”資訊”(跟過去傳播學談的二級傳播理論有類似),過去我們以為正式管道(報章雜誌等)才是提高資訊的有效來源,但是他的研究告訴我們非正式的管道(親戚朋友)提供的訊息比較有效,而這個非正式管道跟我們不是很熟的關係(弱連帶)傳遞的訊息才會多元,尤其在高階工作的市場中更是如此(我自己曾經分析過台灣失業之後再就業的求職管道,其結果有接近50%是透過親友介紹再就業),因此我們網絡關係的重要性被提出來了。
後來的學者則會針對不同的網絡形式去看可能的影響,譬如強連帶可能會影響我們內部升遷,或是站在得利第三者的位置,可以左右控制資源,或是對於訊息的擴散是同質性高的網絡好呢?還是異質性的網絡好呢?意見的擴散透過什麼樣的網絡形式擴散或有最佳效果呢?或是公司中不同的網絡形式會怎麼面對外來衝擊呢?當然也有人把中國人特殊的關係形式另外做分類來看看我們的人情、面子等如何在資訊或資源交換中被作用。
講得很亂,好像會把人搞混,我提一個Linkist來說說,Linkist的作用在於,無論過去那些學者談社會網絡怎麼的好或有效,但是事實上,我們所認知到的網絡卻是有限的,因為我們只認識我們第一圈的朋友,那第一圈的朋友的朋友呢?所以透過人脈網站,使用者留下他的資料(學術用語會用屬性資料,用以跟關係(tie)資料做區別)。
好,今天我想找一份工作,可是想知道有沒有人認識這家公司,我就可以上網去鍵入有登錄這家公司的人,看看我認不認識,又,如果不認識,可以看看這些登錄的人所留的屬性資料有沒有你可能認識的領域,如果都沒有的話,看看他的第一層朋友我認不認識,同樣可以檢視這些屬性資料的領域,或是他的朋友的朋友我認不認識,通常不會超過3個degree就可以找到(印象中六個人的小世界好像說平均2點多的樣子)。這是社會網絡理論的應用,因為我們無法正確認知我們所處的社會網絡位置。
如果從傳播的角度而言,社會網絡內所流通的資訊就變得有意義,而不同的網絡關係形式,對資訊的流通影響也不同(譬如間接影響,又不同強弱連帶的間接影響,這樣就有2*2的可能性,3個人以上就更複雜了),當然有人把關係視為資源,正確的說是知覺到可以被動用的資源(有人說這叫社會資本,以區別人力資本)。
所以我會覺得,如果要應用社會網絡在市場上,可以關心的是使用者的關係資訊對他而言有什麼意義?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使用關係來獲取我們的目的?或是如果我們知道消費者的關係網絡,我可不可能找到一個意見接受最高的關係形式團體,或是意見擴散最高的關係形式團體來進行行銷呢?又或者是什麼情況下,我們的產品需要運用人際網絡來行銷的效果會最大?
哈~好像也沒提什麼意見~只是又丟更多的問題:P~不過我學妹正在研究Linkist,他想回答的是這個網站可以幫我們找到更好薪水的工作嗎?可以流動到更高的職位嗎?可以幫助我們在不同產業間流動嗎?等等的問題。我自己是覺得這樣的研究最大的痛在於,並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在上面登錄資料,所以關係網絡是破碎的,不過雖然破碎,還是想知道他的可能性在哪裡。
evilove
我真是賺到了,你寫了這麼多。
你提到Granovetter1973年談The Strength of Weak Tie,倒是勾起我的記憶,之前上網路心理學,有提到一個鼠碑、口碑行銷,那時有找過這方面的資料。口碑行銷這本書中也有提到這個,而且網路上的口碑行銷,更有意思。雖然linkist是求職SNS網站,但目的是求職拉關係,我想口耳相傳效果應該也會有影響。而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又,因為社群的特性,會不會上去的人都是同一類的….由於沒有時間去做研究,倒是很期待你學妹的研究囉。
R2
你學妹的報告,記得要請她分享給我喔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