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當天就寫的自助旅行的流水帳,也有回憶沉澱後寫下的旅行故事,從日本、西班牙、德國、瑞士、奧地利,以及中國一路西行到西藏的點滴。
嵐山花燈路第一天是周六,本想避掉周末假期,但由於天氣非常好,就想說白天來補一些以前因為趕路而沒有去的點,而且前兩次來,只要我進了天龍寺,就很難出來,這次因為沒有特別的花木要賞,就跳過天龍寺,往嵯峨野其他廟宇逛去,沒想到逛完後就下午三四點了。途中吃了五平餅、古都芋和幾串麻糬,還有自己隨身帶的蘋果。
此時,剛好是個空檔,因此,可以找個地方吃一頓正式的餐,坐下來等天黑,於是展開這此行少有入餐廳吃飯的行程。
我記得附近有可以看河景用餐的餐廳,因此,雖然我不大愛蕎麥麵,但還是選擇了這家。
一到二樓,發現前排已經滿了,但坐在後排窗邊也不錯。

(閱讀全文…)
嵐山花燈路活動開始的第一天剛好是周六,五點要點燈,但不到五點渡月橋旁的河岸就排滿了人,架起腳架等著燈亮,但五點燈亮時天還未黑,整個山頭並不出色。
等到天黑透,站在河岸不動,很快就覺得凍冷,尤其是手更冷。隨便按上幾張,就離開前往竹林。
據我自己的觀察,不知道是否正確,山上的樹落葉後,本是灰暗的樹幹,打上光,更能反射出絢麗,倒是常青樹的綠葉彩度很低,總覺得光彩不夠。

(閱讀全文…)
嵐山花燈路的活動可以分為幾個區域,中之島公園是最開放與豐富的部分,也有大型的作品。
這些巨大的竹燈是嵐山中之島公園裡最搶眼的作品,是嵯峨藝術大學學生所製作。

(閱讀全文…)
京都一年有兩場花燈路的活動,一是春天三月的東山花燈路,另外就是冬季中12月的嵐山花燈路,今年的期間是2013.12.14-12.23,我在14號和17號各去了一次,因為第一天擠在竹林中,又走到落柿社一帶,花了太多的時間,沒想到回程到嵐山這邊時,燈就關閉了。原來點燈時間到晚上8:30,只好又找一天去。
嵐電嵐山站是點燈的重點地之一,我第一眼看見這些燈柱時,竟然覺得像是寺廟中的經輪,又像是一根根發亮的紅燭,也有想到是竹子….無論寓意為何,這些燈柱在冷冽的黑夜中排出一道光的路徑,走在裡面有溫暖幸福的感覺。(應該是光之林的寓意京福電鐵的官網上有說明,但是是日文 http://www.kyotoarashiyama.jp/about)
這些採用傳統花紋的燈柱,圍繞著車站的月台,幾百「燭光」閃耀,將車站照亮。

(閱讀全文…)
我很少會放自己的相片在網站上,但這張照片中有之後故事的線索。我後來看到這張照片也想通了一些事情。

先看一下,後面一排人坐著曬太陽,大多是有點年紀的人,不少人是騎腳踏車來的,他們騎的車看起來都很棒,還有摺疊車。好了。現在可以將視線放在我的臉上,因為,我想說已經下午了,不用換隱形眼鏡,於是我帶著全視線的有度數眼鏡,來到了陽光強烈的戶外,晴空萬里,想必紫外線非常強烈,但我一直到這裡都沒有發現自己的眼鏡變黑。只覺得天色好藍(事實上是因為墨鏡濾光後變藍),等等拍照一定很美。
直到開始往裡面走,拿起相機拍照時,覺得怪怪的,才想到自己的眼鏡…..,但摘掉眼鏡我就看不清楚,不摘整個視覺就很暗。只好拍完再拿下眼鏡看螢幕,拍了幾張後,我看相機的測光沒問題,雖然我戴眼鏡看是較黑的,但實際上OK,除非太強烈的反差,我才調整,而且有存RAW檔,以防萬一。
(閱讀全文…)
從關西機場進大阪可搭乘JR或者南海電鐵,主要是住的位置來決定。而這次我們住在日本橋,JR並不方便,我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方式進入,搭南海地鐵到天下茶屋站,然後出南海站對面就是大阪地下鐵堺筋線,轉堺筋線到日本橋站下車。
有人可能會問,為什麼不直接搭到難波的終點站,然後走過去,可以省一段地鐵票(日幣230)。拉行李穿越難波到日本橋也是一段距離,如果不熟路的人,應該很容易迷路的。此外,我通常中午抵達大阪後,會立刻出去趴趴走,一定會搭許多趟地鐵,所以,在天下茶屋買地鐵票時,就會買地鐵一日券(800円),就可以當天「坐到飽」,因此,轉車直接到日本橋並不會多花錢。
這次我在規劃預算時,上南海電鐵網站想看一下票價,發現它有新的套票(應該是新的,之前沒聽過),一種是歡迎來大阪。 (閱讀全文…)
查詢資料時,知道了平野神社屬於精緻賞櫻勝地,小而巧。也由於前幾天看太多吉野櫻滿開的景致,後來就開始搜尋比較特別的去處,到嵐山後,可搭電車來此,順便看看這條電車路線上的櫻木花道,一舉多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