騎單車前請閱讀運動說明書,從《一生的自行車計畫》這本書談起
當我看見這本從各方面解說自行車運動的書籍,就立刻買了回家細細的看。越來越覺得這本書中談的不止是自行車,而包括共通的運動生理學的內容,像是營養、如何減重等,很多觀念是即使不騎車的人也需要認識的健康方法,因此,就想把這本書介紹給大家,尤其是騎單車的人。
當我看見這本從各方面解說自行車運動的書籍,就立刻買了回家細細的看。越來越覺得這本書中談的不止是自行車,而包括共通的運動生理學的內容,像是營養、如何減重等,很多觀念是即使不騎車的人也需要認識的健康方法,因此,就想把這本書介紹給大家,尤其是騎單車的人。
由於腳踏車是我運動的工具之一,到德國看見有關腳踏車的事物,有機會就隨手拍了一些,這是個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單車的國家,而且對待單車很友善,令人羨慕。
聽說九月七日有四千位單車騎士要上武嶺。
官方資料:(埔里地理中心碑(里程0K/海拔450M)→人止關(16K/790M)→霧社(22K/1170M)→清境(29K/1600M)→翠峰(35K/2330M)→鳶峰(45K/2730M)→昆陽(52K/3100M)→武嶺(55K/3275M
相信一定還會有應援團、支援車,而且那裡是觀光勝地,我們從山上一路開車下來,看見輕踩慢騎、看見不受影響的、也看見換下卡鞋用推上去的。就想著四千人在這條山路上騎車會是怎樣一個狀況?
回到台北看見Billy桑的MSN暱稱:「單車不是熱 是瘋 四千人要去武嶺。」我想我能完全體會這句話的意思。
不知道四千位中有多少人曾經到過武嶺?有多少人騎上過武嶺?昨天跟朵拉貓聊到這件事時,大家都對4000人感到一些瘋狂,結論是希望大家都能一路順風平平安安。
像是從石碇到小格頭這條路,因為是一路緩坡上山,到小格頭後,可以 一路下坡折返回到石碇,吃吃豆花。或者選擇另一條路下滑到新店碧潭,就可以接上捷運回市區。如果體力好,也可以繼續加碼往宜蘭迎接另一個挑戰。
以為管好肚皮不挨餓是件很基本的事情,但沒想到因為太基本,反而會被忽視。於是,我把自己騎車時的飲食補給經驗與概念整理的一下,分享給剛開始運動的肉腳同志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