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1年的耶誕節,除了收到很多電子卡片的祝福外,很高興地在信箱裡看見一張傳統的賀卡,打開信封的剎那間,喜悅的心情絕對與收到電子卡片不同。可別以為郵寄賀卡的人是不上網的,因為,看完卡片後,我可是立刻用ICQ跟他道謝……
《進步的失落感》
人,總是不知足的吧!常覺得E-mail與E-card是多麼環保、快速有效率,但也會期待那種小心撕開信封、展信而讀的感覺,這種感覺會就此失傳嗎?就像「千里送鵝毛」、「家書抵萬金」化為成語存在嗎?想起來真讓人不寒而慄。
身為數位觀察者之一,總覺得有必要將今天這種失落的感覺紀錄下來,或許未來的考古學者可以此為證,寫下『在西元2001年左右,人類多採用電子賀卡來互祝耶誕,傳統耶誕卡使用者越來越少…』之類的話語。
鄰居串門子的日子難以復見,網路上的陌生人,卻可以成為寂寞時談心的對象;吃喜酒時,介紹人的角色越來越尷尬,因為越來越多的佳偶是在網路上認識的;發生地震不到五秒鐘,ICQ上同時近十個人在閃爍著關心……天呀,人與人的關係究竟是遠了,還是近了。
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》
這三五年內數位科技的進步已經對整體生活環境造成了影響,以最近發燒的璩美鳳事件而言,試想,如果發生在三年前,影響力絕對不如今日,因為當時缺乏太多可以推波助瀾的因素:如可以快速傳輸影音寬頻網路並不普遍;又如由於價格與技術門檻,燒錄機擁有者也不多,如此可見數位複製與傳輸的可怕。
多年前,因為工作關係常拜訪用真空管擴大機,聽黑膠片LP的音響玩家,當類比舒軟的音樂傳來,在昏黃的燈光裡,那是我第一次想進入那過去的時光,怨嘆自己生不逢時。不過由於科技進步,讓聽音樂變得更便宜與方便,讓音樂更普及大眾,我們不用像祖父輩的人一樣,要到有播放音樂的咖啡廳裡,聽完一部交響曲,只需要花個幾百元就可以買一套喜歡版本的CD回家慢慢欣賞。但數位科技的進步也對音樂產業造成一些傷害,就像前面說的數位複製的便利性,使盜版的問題層出不窮,並同時損害了著作權益、商業利益以及法理公義。
為什麼當得到便利的同時,又要失去些什麼呢?這應該是每個人都會感嘆的。當緬懷過去時光時,再看看現在的進步,多想試著去平衡一下得與失,留下些值得保存的,這是我在這歲末年初的心願,即使我們是所謂的麻瓜(註),但當大家都有心去做時,相信一定能心想事成。
寫完這篇文章後,我還是不會放棄使用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;但我決定要去準備一些中國式的賀卡,應該可以來得及用郵寄方式向親朋好友說聲新春快樂,並且在提筆寫字與貼郵票的過程中,找回我失落的感覺。
註:麻瓜是小說哈利波特中不會法術的一般人之代稱。
首刊於『數位觀察者』
aa5b745a aa5b745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