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關於電子書包的討論十分熱絡,由於屬於數位學習國家發展計劃中的重點,加上以百億計的市場商機,讓硬體與教材內容廠商無不摩拳擦掌,想要在其中佔一席之地。而不論產官學界,對於這個「書包」該長怎樣?裡面該裝些什麼?似乎仍然沒有定論。
其實,電子書包並不祇是一個字面上的硬體而已,其牽涉的範圍非常廣泛,從硬體的規格、未來教材製作與授權、教師的養成、家長的配合與支持、教學方式改變造成的影響等等,都不是一時可以決定,也非實施後馬上就能知道影響與結果。每走一步好像都是一個實驗,沒有成功模式可循。
【電子書包的優點多多】
不少人說,現在小學生得拖著裝著十公斤書籍的旅行箱去學校上課,真可憐,要是有電子書包,就可以取代這些紙本了,而且可以隨時隨地上網學習,電子書包不但提供了教材,還可以上網尋找資料、與同學們在網路上討論作業。看來使用電子書包好像不錯。
回想數位科技與網際網路,已經使天涯若比鄰的說法成真;電子書包在此狀況下絕對是可以幫助學習的好工具。事實上,在許多正面的看法中,我們可以很清楚了解電子書包的好處,而南湖國小的實驗過程中,也讓大家從使用中去改進,趨向更好的成績。如果在人人都有能力使用電子書包的前提下,這的確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轉捩點。
【伴隨而來的社會課題】
不過,在喋喋不休的硬體規格與教材呈現的爭論外,在減輕了書包重量之後,會不會更加深了教育與資訊的落差呢?是不是我們的社會將愈來愈菁英化呢?這是在科技與教育方式改善背後,所附加產生的一個社會課題。
記得當基本學力測驗開始之際,一個在南部國中任教的朋友,曾感嘆說:「窮人家的孩子以後大概很難唸書與升學了!」因為,以往的考試以標準的課本為主,無論貴賤貧富,只要有課本,願意努力,機會是均等的。現今強調課外讀物等活用性的試題,試問,如果沒有能力提供孩子課外讀物或者參加補習的人,怎麼辦呢?
我不禁想問,一旦電子書包開始使用後,雖然政府要求硬體不能超過一萬元,但加上軟體與教材的版權費用後,對於中低收入的人家而言,用得起嗎?就算用得起,家長有能力幫助學生們善用嗎?
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,基本上都有上網的經濟與技術能力,或許無法想像湊不出學費去上學的困境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能力的菁英分子,可以提供子女越來越優等的教育,從雙語幼稚園、補習家教到電腦網路,以至未來也有能力購買與使用電子書包。資訊社會發展愈迅速,所造成的知識落差將越難以去彌補,甚或來不及去發現。
知識與數位能力的落差,是一種無形的距離,而且經過循環後會更加惡化。在考慮如何學習數位化的興奮之下,希望可以看見這個計劃能更全面、更有遠慮、更設身處地去為弱勢者思考,然後再確定方針。所謂「教育是百年大計」,應該自有其道理。
首刊於《數位觀察者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