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,陪媽媽去永和造訪一家以賣石壺與普洱茶聞名的清華石壺藝術中心,由於老闆娘長年在各公家機關巡迴賣茶與壺,媽媽就從常客變成老闆娘的朋友。而媽媽退休後就很少再聯絡,因此,找了一天有空,就去拜訪這家壺藝中心。
好客的老闆與老闆娘一邊泡著各種茶葉給我們喝,又聊著天,介紹各種茶與壺。聊著聊著,提到了前陣子有說普洱茶要煮過喝比較好的報導。老闆此時提出一個說法—-好的普洱不用擔心用沖泡的會不衛生,也不用煮。雖然有些有顧慮而想用煮的,也是可以啦。但是,這個用煮的點子的產生,並不是因為衛生問題,而我聽起來倒像是一種行銷手法。
原來,發表普洱要用煮的是一家台灣茶的推廣單位,目的是要讓大家覺得普洱茶喝起來很不方便,因此,不想喝普洱,這樣才不會威脅到台灣茶葉的生存。
這個故事我一聽,就覺得真是犀利呀!原來行銷的手法不一定是推廣自己的產品、也不用中傷對方,只要提供一種方法,提高使用者進入對方的門檻,而且還可以讓人覺得是善意的,真是高招!大概也只有每天喝茶下棋修身養性的人想得出來。
這幾天我只要想到這個故事,就覺得其中真是值得玩味,這不但是行銷的手法,更到了一種謀略層次,不禁讓我想到Michael E.Porter的競爭力分析,普洱與台茶可以說是替代品之間的競爭,而面對普洱大舉進攻的台茶,選擇提高對方客戶議價能力的方式,雖是拐了個彎的方法,卻可以偷偷地達到目的。值得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