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中,建築是常見的景點,若是民居聚落,甚至名園寺廟,往往讓遊人有看膩了的感覺,例如到江浙一帶旅遊,如果時間不多,通常會有「西塘、周莊、烏鎮,看一個就夠了!」的想法,因為不都是類似的嗎?
的確,如果要體驗小橋流水人家的氛圍,江南小鎮上都有,不用去太多個鎮,加上有的地方已經過度觀光化,往往讓人很失望。而古鎮中的房子,大多白牆黑瓦,更是難以仔細分別。
◎但為何不換個角度去看
不過,如果換一種心情去體驗,無論城鎮或庭園,還是可以看出些特色,而其中的差異,跟當地住民以往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。
不少朋友看了揚州行的照片後,通常會說:「何園、个園看起來好像都差不多。」但真正走過這些房子,還是會有「它們的確有所不同」的感覺,並非是要開始講歷史與古建築的細節,因為那些我也不是很熟悉。我總用自己的方法在觀看,認為那些地方不就是當時人生活的家嗎?用生活的觀點去體會與想像,就好了呀!
▲水鄉中河道密布,家門口多有小碼頭,可挑水洗衣,可上船靠岸。
先別提看那些古代房子,講講我們現在的房子好了。以台灣而言,提到大台北華城,大家就知道那個地方都是別墅豪宅;提到民生社區,雖然是舊式公寓,但卻擁有很好的居住品質。此外,提到國宅,相信每個人心中也有制式的印象;提到東區,裡面更是形形色色,有老房子,也有名人巷……。
我想,現在去看的古鎮,在當時就如同我們現今的社區,一定也有它自己的意義,因此而擁有不同的印象符號。
◎從生活去切入
至於房子呢?目前最多的建築應該是公寓建築。一樣是公寓,有的規格是從陽台進門,有的設計是直接從客廳進門。從客廳進門的人家,在裝潢上多半會做個玄關,以免一開門就穿堂入室;從陽台進門的人家,有的會將陽台外推,有的會裝鐵窗,有的則裝個花台就好,然後種滿花。都是公寓呀!但就是有很多細節上的差異。
▲到老房子裡逛逛以前的廚房,門上的「調羹」讓人讚嘆。
到朋友家,會看看他們家的裝潢與布置,那些細節其實都跟主人的生活與個性有關。同樣的,這些老房子裡的一磚一瓦也會因主人不同而有所不同。像是有的房子屋梁素雅,有的則極盡雕琢。所以,他們在我眼中都是不同的。
有人看老房子驚豔於它的建築雕刻、讚嘆它的庭園樓閣,我則讓自己進入那個情境,想像當時的老爺夫人、小姐少爺、僕人廚娘……是怎樣在這樣的房子裡生活。
春天,坐在亭子裡賞花;夏天,在樓台裡看雨水從太湖石間如瀑布般流瀉;秋天,賞菊、吟詩、品蟹;冬天,烤著火透過窗,也能看外邊的吹雪……透過四季輪轉的畫面,才理解了國文課本裡那些明清文章中敘述的場景,也才印證了一個個故事的現場。
▲看見北方大院後,我更能想像何謂「飛簷走壁」。
以往是發揮著想像力去幻想故事中的房子與庭園,現在置身於老宅院裡則是反過來推想前人的生活情趣。
從小我就愛看住宅設計等雜誌,尤其是日本真實案例分享的MOOK,或許也想從別人的生活中,去尋找不同的體驗與靈感。而在巴塞隆納看到高第設計的公寓後,更確定可以在住宅中觀看過往人們生活的痕跡。
▲巴特婁公寓雖是觀光景點,但也是仍有人們居住的公寓。
於是,旅行的目標中,一直放著「房子」,因為從每個人都有經驗的房子裡,小則可以看到一個人家的生活,大則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文化。